2017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:“民告官”激增檢驗政府權威與司法公信
申論部分不僅要多關注社會熱點,更重要的是勤動筆練習,并使用適當的教材提升自己,2017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用書中申論部分主要提供對申論的全面認識、提升申論應試能力、申論的應用文寫作以及相應真題演練,能夠助備考者一臂之力,切實增加申論科目分數。
仔細研讀下文>>>2017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:“民告官”激增檢驗政府權威與司法公信
去年5月1日實施的新行政訴訟法滿一年,北京市高院日前通報全市法院行政案件審理情況。一年來,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“民告官”案件16281件,同比上升99%,案件相對集中于涉民生領域。在作出判決的案件中,行政機關敗訴率達29%。同時,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仍然較低,“一把手”出庭應訴的少,副職出庭應訴的占絕大多數。
自《行政訴訟法》頒布以來,法律對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公眾的法律意識、維權意識不斷增強,公眾不認可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,“民告官”案件不斷增加。民告官雖然讓政府沒面子,但是這對于社會監(jiān)督政府依法行政、提高執(zhí)法水平具有積極意義。而且行政訴訟案件涉及政府行政行為與民眾切身利益的利害關系,比如,征地補償、房屋拆遷、冤假錯案、交通處罰、行政裁決、公安不作為等,都是“民告官”的熱點問題。
普通民眾或許不重視訴訟細節(jié)與審判過程,但是他們會關注審判結果,期待了解法院對政府行政行為的態(tài)度,然后依據自己的理解作出價值判斷。針對“民告官”難的問題,新版《行政訴訟法》做出了許多改進。比如,進一步拓寬“民告官”的法律渠道,要求行政機關首長出庭應訴,等等。這有利于掃清“民告官”立案難、審理難、執(zhí)行難的法律障礙,體現出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姿態(tài)。
從政府的角度講,應該做到依法行政,少當被告。從公民的角度說,既期待政府愛惜自己的羽毛,依法行政,也期待法院依法辦案,主持公道。“民告官”案件居高不下,一方面說明公民對法院充滿信任與期待;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民權利意識、民主意識的覺醒:政府雖然擁有權力,但是在權利面前,政府與公民又是平等的個體。更重要的是,它還說明公民對政府存在許多權利渴望,而政府給他們提供的民意表達渠道遠遠不夠,他們希望法院為他們主持公道。而有的基層政府不作為、亂作為,法院不能秉公辦案,民眾沒有勝訴勝算,導致民眾“信訪不信法”,一些應當通過調解或者訴訟解決的糾紛進入了信訪渠道。從這個角度講,“民告官”案件激增,既是批評地方政府不作為、亂作為,也是檢驗法院公信的試金石。
如果“民告官”案件處理不好,民眾既會對政府行政水平與公正性產生疑問,也會懷疑法院與政府“一個鼻孔出氣”,擔心法院不能獨立公正審案。民眾的想象固然有對法律與政府行政行為相關知識欠缺而發(fā)牢騷的因素,但不能否認想象與質疑中有相當大的合理成分,在法治社會里,公眾理應享有知情權與表達權。從當前體制來看,盡管法院審判權是獨立的,但是在人財物配備方面,法院仍然有求于當地政府。除了體制因素以外,來自于看似無形實則盤根錯節(jié)的各種利益關系也不可小視。因此,把權力關進細密的法律制度的籠子十分重要。
最高人民法院發(fā)布的《關于保護行政訴訟當事人訴權的意見》規(guī)定,嚴禁以任何非法定理由為借口,拒絕受理某類依法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,各級人民法院要依法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,切實解決行政訴訟“告狀難”問題。這既是最高法院對“民告官”案件的重視,也說明“民告官”逐步成為一種法治常態(tài),地方政府與法院不能等閑視之。
我國正在致力于建設法治社會,建設法治社會不僅僅是政府和法院的事,全體公眾都應成為參與者、受益者。除了政府學會權力自律,做到依法行政以外,法院也應該秉持公正立場,監(jiān)督政府依法行政。“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”,法院應擴大民眾對“民告官”案件的參與面,增強法律公信力。比如,除了媒體報道的典型案例以外,法院應采取多種形式公布“民告官”案例,主動接受社會監(jiān)督。既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政府依法行政與法院審判的程序規(guī)范,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公眾的知情權與監(jiān)督權,對公眾也是一種普法教育,有助于推動法治社會的進程,而且有利于政府與法院從中查漏補缺,反思問題,實現依法行政、依法辦案。
更多湖南公務員考試資料及復習技巧,請參閱最新批次的湖南公務員考試用書
更多湖南公務員考試資料及復習技巧,請參閱最新批次的湖南公務員考試用書
推薦閱讀
湖南公務員考試:申論熱點時評匯總 點擊分享此信息:
![相關文章](images/xgwz_ico.gif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