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湖南公務員考試時事新聞:“攝像頭對準舉報箱”背后的真問題
11月5日晚,有網友在微博爆料,陜西漢陰縣國土局在大門口的“縣委第七督導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征求箱”一側安裝了一個攝像頭,攝像范圍正對準意見箱。所有人向該箱子投放意見材料時,均暴露在監(jiān)控之下。網友質疑,漢陰國土局此舉,有打擊舉報人之嫌。
針對網友質疑,漢陰縣國土局作出了兩點回應:一是攝像頭的安裝早于意見箱,二是從來沒有對舉報人進行打擊報復。同時表示,目前該局已整改,意見箱調整至無攝像頭區(qū)域;攝像頭對準舉報箱是“工作失誤”所致。事實上,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,問題癥結并不是那么簡單。
從該局“官方回應全文”看,攝像頭的安裝確實早于意見箱,而意見箱是該局2014年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設置的。按照中央部署,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是集中解決四風問題,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從群眾反應強烈的問題改起。既然攝像頭早就對準了意見箱,那么就有必要追問,該局在當時開展這一活動時,有沒有收到群眾的真實呼聲和意見?
對于類似情形,正如有網友指出,結果大致有二:一是“沒意見”,群眾看到黑洞洞的攝像頭心里都發(fā)顫,哪還敢有意見?二是“偽意見”,對著攝像頭,不失為個別人“示好”的難得機會,惺惺作態(tài)地提上一些不痛不癢的意見,小罵大幫忙,配合又默契,真是能“秀”多美有多美。
如此分析,現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,讓攝像頭繼續(xù)對準舉報箱,縣委督導組想收集該局群眾的意見,恐怕也是“沒意見”或“偽意見”,這難道是因為“工作失誤”?退一步說,這樣的“工作失誤”也是作風不嚴不實的體現,一定程度也反映了該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走了過場。
中紀委早就明確表示,為保證舉報人的安全,意見箱附近不得安裝攝像頭。這體現的是一種開放的姿態(tài),方便的是匿名舉報或有利于群眾大膽提意見。以“工作失誤”為借口,將攝像頭對準舉報箱,顯然為了實時監(jiān)控舉報箱、盯緊舉報人,而其背后卻是有著更為復雜的利益考量,至少有著“此地無銀三百兩”式的心虛,害怕群眾提意見,擔心自己的丑事曝光,難道不是?
點擊分享此信息:
![相關文章](images/xgwz_ico.gif)